万东医疗三大主业齐头并进,估值需重塑

作者:摘自网络 时间:2017-11-14
主业改善+分级诊疗,2017年业绩拐点出现

   鱼跃医疗收购万东,将鱼跃影像部门与万东合并,进行国企体制改革,通过2年多努力,改制效果逐步施放。2017年我们预计核心产品DR出货量同比增长40%,由于16-17年招标频繁,导致价格略降,整体DR增长同比约为20-25%;新16排CT预计在2018年开始销售;核磁产品预计在2018年加快增长。新产品+效能提升+行业景气度提升+国产政策鼓励,将促进万东主业发展提速,我们预计2018年净利率水平提升至12%,利润增长提速。

第三方影像产业有望重演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历史

   第三方医学实验室自09年放开标准,短短7年时间高速发展,截止到2016年底,市场容量约为107亿,复合增长超过43%,需求红利造就了金域、迪安、艾迪康这样的企业。影像终端市场容量约为检验终端市场的2倍,具有更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分级诊疗的快速推进,基层影像市场扩容,基层医疗机构无法承载超大设备的成本,产生了巨大需求缺口,同时叠加了消费升级趋势,第三方影像中心必将在16年放开标准后得到资本青睐,保持高速的发展。预计在2022年,第三方影像中心市场容量约为300亿,占影像终端容量的2%。

   万东作为该领域的先导者,2016年已经有5家影像中心,预计在2017年达到10家。作为老牌硬件供应商,万东具有品牌、渠道、资本三重优势,具有切入行业的基础条件,有望成为该领域的龙头。我们预计在2022年,万东占比有望达到10%。根据目前行业运营平均水平预估,净利润可维持在20-30%,这将为万东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万里云占据AI读片领先优势,阿里+美年优秀伙伴补足短板

   伴随分级诊疗和医疗消费升级,势必加快基层医疗需求井喷,影像诊断行业受益。由于医生资源的巨大缺口和基层医疗水平不足,远程诊断必然需要借助计算机辅助诊断/人工智能AI,才能承接阅片量的指数级增长并且盈利。目前AI诊断受制于技术、算法、法规的局限,还未完全成熟,但是处于时代浪潮,我们看好在远程读片深度布局的企业。

   AI诊断落地的进程主要包括:非结构化数据--数据清洗--医生标注--数据库搭建--学习--算法--应用,在此过程中,具有数据流量是基础条件,可要通过数据库的不断修正和完善,来完善辅助诊断的算法。流量的入口通常来源两种:设备流量+平台流量,万东作为老牌设备生产商,具有设备流量,同时美年健康的加盟带来平台流量,其优势可见一斑。技术借力阿里等优秀团队,将补足其短板。目前万里云日阅片人次超过1万,预计明年将超过3万,远程读片具有在未来爆发的基础条件。

估值评级,给予买入评级:

   文中详细说明了估值方法,预计2017/2018/2019年EPS分别为0.23/0.32/0.44,对应PE为69/49/36倍。考虑到四季度估值切换,万东2017年市值估计为115亿,上调目标价,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第三方影像中心扩客竞争激烈;远程AI读片法规局限;

此外,主要的市场质疑:

1.估值与增速不匹配

a.常规产品估值:万东预计在2017-2019年收入复合增长20%左右,假设2017、2018、2019年净利率提升至10%,12%和13%,该部分预计在2018年可以给予45倍估值;

b.第三方影像估值:预计2017年将建成约10个影像中心,参照第三方医学实验室(ICL)的发展历程,同时第三方影像中心的盈利能力比ICL实验室更高,在快速布局的行业中可享受比较高的估值溢价。

c.万里云辅助诊断领域,具备了未来爆发的基础条件,根据计算机的PS估值方法,给予未来市值预期。

2.AI辅助诊断是否依然处于早期阶段

AI技术已经渗透在金融、交运、教育、消费、医疗、商业服务等行业,其中医疗行业应用率先落地的则是与图像识别相关的辅助诊断,主要指影像学诊断。由于AI的识别主要针对一些简单疾病的诊断,而有些疾病需要复合多个学科来综合判断,这种疾病就需要人工专家来操作,目前和医生的差距就是AI只能专病专看。在一些相对确定的应用领域,如肺结节、视网膜病变、乳腺疾病的辅助诊断,已经相对成熟。随着数据库和算法的不断修正和完善,在短期内可以起到提升医生读片效率的作用,长期来看则可替代一些相对简单、重复的读片工作。

下行风险评估

1.处于多年来估值底位,过去1年半时间,估值得到充分消化,并且有两个价格支撑位:

a.2016年1月非公开增发,2019年1月解禁,8.8亿(吴光明、云锋新创、员工持股计划),价格为15.72元,目前股价15.66元;

b.2017年4月鱼跃科将总股本22%转让给俞熔(美年董事长),总价16.6亿,价格为13.93;

我们预计整体下行风险可控。

股价刺激因素

AI人工智能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技术主题,同时其发展速度也以摩尔定律的速度发展,作为未来医疗行业的技术输入,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纵观历史,比如基因检测技术早期阶段,人类全基因组的测序,需要15年时间,30亿美金,多个国家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而12年后的今天,只需要100美金,一周时间就可完成全序列的检测。中国医生资源的匮乏,医疗水平的参差,医疗资源的不均,需求和痛点将作为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而倒逼政策落地。技术的螺旋式上升对产业带来的冲击,使得国家对于新技术持积极谨慎的态度。AI辅助诊断,CFDA也走访了多家企业,希望通过倾听产业之声来制定合理的政策,在变革和安全性中做出平衡考量的判断。我们看好顺应技术发展趋势,在此领域具有深度布局的万东,借助其硬件+流量+资本的先发优势,将是我们未来关注的热点企业之一,未来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落地,将不断利好在该领域深度布局的企业。

上述内容,来源于证券研究报告 《天风证券-医疗器械:万东医疗三大主业齐头并进,估值需重塑》。本报告分析师杨烨辉,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60800032。

RE:本文作者郑薇

*本文摘自网络文,其内容不代表我司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司媒体与公关部协商,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