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数据说」访万里云黄家祥丨用下沉和开放重新定位“影像云”

作者:武单单 亿欧 时间:2019-07-01

2009年,在万东医疗设立全资子公司“北京万东软件技术有限公司”(2015年更名为“万里云医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之时,还很难预料到,10年后的医学影像市场会像如今一样欣欣向荣,“云平台”会成为被医疗产业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服务。


“2015年国家开始大力鼓励第三方影像中心之前,很多人不理解我们在做什么,对于企业上云,更多的态度还是排斥。”在近日与亿欧大健康的对话中,黄家祥如是说,“但万里云仍然努力去用信息技术把院墙‘推倒’,推动传统医疗信息化建设向云端医疗服务进化,坚信“上云”将成为大势所趋。”


如今,万里云构建了医学影像大数据云平台,为医疗机构、B端企业等对象提供远程医学影像服务以及影像云技术服务,同时建设运营线下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以此形成服务的闭环。


在刚刚过去的5月,万里云再引入裕桦、盛宇两家股东的1亿元战略投资,投后估值达14.5亿元。独立行走四年后的万里云,踏上了“风火轮”。

万里云的“4+1”资源矩阵

与一般上市公司所分拆的子公司不同的是,万里云背后站着一批“好伙伴”,这些构成了其资源矩阵的“4+1”。除了母公司万东医疗控股75%,持股25%的阿里健康,万东医疗背后的股东鱼跃医疗和俞熔(美年健康),为万里云的业务推进和市场拓展提供了先发优势。


2016年,阿里健康斥资2.25亿元入股万里云一事引起广泛关注。入股万里云后当年,双方联合开发了医疗AI产品“Doctor You”,推出CT肺结节智能检测引擎,并逐步开始落地。


在“4+1”的资源矩阵中,引入阿里健康入股,可以视为万里云战略跃升的重要一步。阿里健康为万里云带来客群资源的同时,也帮助其延伸影像服务的链条;而万里云则是阿里健康在医学影像领域抢占场景的强大“推力”


早期,万里云大多通过万东医疗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实现自身产品的场景落地,“而万东医疗的落地渠道集中在基层市场,因万里云是阿里集团在中基层医疗领域布局覆盖的重要力量。”黄家祥解释道。


近年来看,百度、腾讯、华为还是京东,在医疗这块大盘子里已争得“火热朝天”,而不论是AI产品,还是整体解决方案,落地的方向都指向基层这一块“沃土”。今年2月起,百度、华为、腾讯云接连变更业务范围,在销售第三类医疗器械上“插上一脚”,而背后实质都是要将其人工智能医疗产品在基层医疗市场进行落地。


BAT向来紧盯医疗健康这块蛋糕,这么看来,阿里健康如此看好这家“单飞”不久的技术型公司也不足为奇。极具互联网基因的阿里健康,与老牌医疗影像产品生产商万东医疗,两者的差异性反倒成为了促使双方整合的动力。


除阿里健康之外,万里云所撬动的另外两大细分领域的巨头资源——鱼跃医疗和美年健康,一方面是在医联体项目的战略设计上获得助力,另一方面,也是将万里云与阿里健康合力打造的医疗AI产品落向黄家祥同样看好的体检市场。


关键的一点还在于,几大合作伙伴得以让万里云的医学影像服务更具有“完整性”,而不仅仅是医学影像云平台的产品。黄家祥始终认为,现阶段医疗AI真正适用的场景并不在于三级医院。医疗AI要真正实现临床落地,需要人工智能的生产力和医生的生产力的有机结合。“如果企业只是提供一个AI模块、或是一种计算能力是没有用的;医生有自己正常的工作流程,我拿到影像资料的时候,要看他的病史、图像的表征,甚至还要结合其他信息资料,最后得出结论。”他对亿欧大健康说。


不难看出,在“4+1”资源矩阵的加持下,万里云已经从医学影像的数据存储方和“分析师”角色,向数据应用再迈了一步。

4年打下4000家医院,下沉和开放是关键词

合作伙伴的助攻,使得万里云“羽翼”不断丰盈起来,市场扩张步伐也越发的快了。


截至今年6月,万里云在全国范围内所服务的医疗机构已超过4000家,而这一数据的增长曲线是在17年开始产生跨越式的变化。


“2016年末,我们合作的线下医院大约在700多家,到2018年末已经上涨至3600家。”谈到这一数据,黄家祥语气平和,似在意料之中。快速增长原因既有几家合作伙伴的资源推动,也是行业发展大趋势的一抹剪影。“我们很明显地感受到,近年来医疗产业对于新技术的开放接纳程度大大提高。”


这样的节奏对于一家云服务厂商来说已经算是不错的扩张速度,但黄家祥表示,随着战略资源逐步整合释放,万里云的发展增速还会加快。


下沉和开放是万里云业务拓展过程中的两大关键词。云服务技术平台、影像诊断服务平台和线下影像诊断中心这三层核心业务架构的背后,核心逻辑都在于打破原有影像数据孤立的状况,基于云平台推动数据的互联互通。


何谈“下沉”?在万里云针对县级医院、体检机构等服务对象的流程中,包含云胶片、云PACS和区域影像云平台在内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起到了作用。影像胶片数据上云存储后,医生可以在系统内无缝调取、访问,嵌入了与阿里健康联合推出的“Doctor You”辅助诊断功能,同时提高医生工作的效率。


另一方面,则是链接基层医疗机构和患者。在万里云搭建的30余家影像医联体中,患者可以获得来自上下级医院的联合会诊建议;合作医院的医生可以从影像数据库中,检索到单病种所需的影像样本报告;同时,万里还会提供分层级的影像数据质控服务,使得诊断精准度更高。


“目前,万里云提供在线医学影像诊断日活量已超过4万。”黄家祥介绍到。让“数据”跑动起来,对于解决技术型医疗企业落地基层难的痛点有着不小的作用。

依靠万东医疗影像产品率先落地,万里云的确是抢占了发展的先机。但黄家祥认为,如果仅仅依附于万东医疗的影像产品,这并不是一条可持续的发展思路。“万里云目前连接到云端的影像设备只有不到40%是万东医疗的产品,其余都向行业合作伙伴开放。”他告诉亿欧大健康。

千亿影像市场规模,谁是最后的赢家?

“医学影像市场未来在C端。”黄家祥判断。


他认为,在医学影像千亿规模的大盘子里,如果只是做2B,注定了它的整个盘子不会太大。“国家医疗服务资源依然聚集在公立体系里,如果纯做B端业务,十几亿的市场份额就已经很不错,这个市场将来更大的突破会在哪里,我认为是C端。”黄家祥说。


也是基于这样的判断,万里云选择在2017年开始布局线下区域影像中心,去连通C端患者服务。伴随首家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在佳木斯的成立,大庆、南阳、三门峡、唐山、齐齐哈尔等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陆续落地,预计到2019年末,万里云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数量将突破20家。


根据万东医疗2018年年报显示,万里云在2018年总资产约2亿元,净亏损1430万元。尽管万里云目前还没有实现盈利,但黄家祥预估,今年底万里云的业绩会“转正”。


政策推动、信息化深度发展、大数据应用爆发、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遍地开花……诸多因素纷纷暗示着利好。《医疗影像的市场图谱和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如果按照我国过去5年的医疗整体支出,到2020年中国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将达6000亿至8000亿左右。


随着技术的升级,医学影像蓝海正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以线上影像SaaS平台+AI运营服务+线下影像服务的模式,万里云正在诸多合作伙伴的资源战略加持下,抢夺中基层医疗市场,为赢得“云未来”打下坚实基础。